有客戶提到噴火龍這種 "鍋內直噴" 的設計,是否真的是全熱風,或是反而傳導熱更高?
現今以流床式或是浮風式的全熱風烘豆機,確實入風溫非常高,以其設計來看,高熱風量可以忽略傳導熱的比例,畢竟是在烘焙室內的加熱,而非在烘焙桶外的加熱,相對的傳導熱比例變得極低;以Loring 的烘焙桶設計,單純由攪拌葉片,也是降低烘焙桶本身的傳導熱比例,但要說完全沒有傳導熱,那也說不過去,畢竟承載生豆的還是金屬桶,只要熱風經過,金屬一定會吸熱,只是金屬桶本身的質量與保溫的多寡而已,但相較於傳統的火源在桶外加熱的半熱風形式,傳導熱的比例在烘焙過程中所佔的比例大概可以稍稍忽略的程度就是了。
所以當噴火龍形式的設計,烘焙上適用全熱風的熱風溫度漸增的烘焙方式嗎?得先從噴火龍的烘焙桶去討論,小台噴火龍的烘焙桶採用2mm的碳鋼板輥圓製成,板面沖3mm小孔,為一般意義上的直火烘焙桶;桶內的風流路徑其實很有趣,因為生豆會堆積在低溫區,如下圖:
A區為生豆堆積區;B區是低溫區;C區為高溫區
接下來討論的重點在於,熱風並不會直擊 A生豆堆積區,而是從 C區直接流出,以這樣的設計來說,加熱上可以算是全熱風嗎?
所以會被提出,主要來自於烘焙桶的傳導熱;由熱風加熱烘焙桶內部,由金屬面傳導生豆熱能?
黑色箭頭為旋轉方向;烘焙桶內分為熱風區與生豆堆積區。
全熱風在設計上,會期待傳導熱的比例越低越好,但是承載生豆的容器表面一定會吸熱,只是這個吸熱的速度是低於生豆吸熱或是高於生豆的吸熱?金屬材質吸熱速度較快於生豆,因此可以認為金屬會比較快被加熱,再將熱能傳遞給生豆。這種現象是可推測的,但是要量測出熱風藉由金屬提供的傳導熱在烘焙的過程中比例有多高?還真的是非常需要大量的運算與實驗。
另外是可以評估的排風溫,烘焙過程中,排風溫都偏低,即使到達一爆,排風溫也很少超過 150°C ;一般認知全熱風的排風溫會相當高,因為生豆是受到熱風的衝擊,即使是半熱風烘豆機,排風溫也會達到 200~250°C ,那麼這些熱能去哪了?亦或是這些熱能都被烘焙桶吸走?
實際上,我自己的看法是認為,因為生豆會經由烘焙桶運轉拋向熱風進入烘焙桶的位置,要說也類似土耳其的 Kebab,把生豆拋向高溫的熱風,生豆接觸高溫熱風的時間很短,也不至於燒焦,生豆表面的熱能一部分傳遞給其他低溫生豆,一部分傳遞給烘焙桶的金屬表面,隨著生豆的溫度越來越高,烘焙桶內部的溫度也隨之提高,但是烘焙桶外面的溫度低於內部,排風溫較低,也可以側面說明大多的熱能會積留在烘焙桶內,我會思考,與其說靠傳導熱,也可以說是靠烘焙桶的金屬將熱能留在烘焙桶內,實際上的傳導熱,更多只是分散被熱風加熱的生豆表面的瞬間高溫,也算是一種避免燙傷的現象?
另外有其他客戶也提出輻射熱的比例,因為鍋內直噴,火焰會近距離照設在生豆上,這一點我倒是沒有想到過。
以一般的全熱風烘豆機,熱風必須逐步提高,我認為是避免一開始過高的熱風造成生豆在轉白前的表面乾餾現象,所以一開始入豆的熱風溫度必須降低,半熱風烘豆機因為烘焙桶本身有減緩傳導熱過高的現象,在避免生豆燙傷的前提下,烘豆師會避免過高的入豆溫,乾餾的狀況較低 (不過熱風越來越高的設計...)。
這樣想來,噴火龍也不盡然是全熱風,加上未知的輻射熱比例,即使身為設計者,也很難定義這歸類哪一種烘豆機?
鍋內直噴 ?
也只能說省燃料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