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V_1.5在烘豆機歷史上的一個節點_4

作家相片: SOLIDER TSAISOLIDER TSAI

V_系列的全熱風機,也僅是拾人牙慧,設計上多做了一些細節上的改善外,小型化才是重點。從現在的角度去思考整體設計與烘焙量,對於大量烘焙的工廠來說,15kg 以上才是基本量的話,對於風味的考量就與現在的少量烘焙的精品咖啡有些區別了。


大鍋菜與小鍋快炒,要吃細緻風味與廚師的手法,快炒店的小炒鍋是不可或缺的,但硬要去跟大鍋菜討論風味的強度與口感,卻也是小鍋快炒的另一個差異,單純來說,大鍋的風味濃郁強烈,小鍋的風味細緻香氣強,這兩者的區別呢?更多的是生豆的品質與價格的討論吧。


只是對於熱風的路徑加上更多的思考,由於進入的熱風加熱路徑較短,入風口是比較狹小的,而抽風出口相對於入風口是偏大,之前製作V_001時,由於採用定速的風機搭配機械風門,抽壓較強的前提下,風門能調整的範圍不多,整體的抽風量也較多,風味是建立在乾淨的基礎上。


上圖是V_1.5的熱風路徑,重點在於風門檔板是全開的狀態,採用變頻風機的抽壓控制,優點在於可以直接控制抽風壓力的大小;風門全開的狀態下,整體了抽風壓力可以微調,抽壓可以微調到9Pa,而原本採用定速風機的狀況時,機械風門開到最大,抽壓達到70Pa;抽壓過強容易造成銀皮燃燒,因為燃燒的銀皮在空氣快速流動下會更為劇烈,也容易造成底部的銀皮一起燃燒。而抽風壓力的微調與降低的同時,風門全開時整個抽風面積較大,對於入風口的抽壓穩定度較高,相對的進入烘焙桶後的抽壓會整個減緩,銀皮的燃燒狀況就減低了許多;對於風味,由於可以調整抽壓,對於豆表的焦糖化程度的可控性增加不少,相較於早期的乾淨風味,口感的濃度就提高很多。


也算時同時解決了銀皮的問題,但是銀皮的問題仍然存在,因為烘焙量較低的狀況下,無法有大量的生豆壓碎銀皮,大銀皮不易掉落的問題一樣無解,至少燃燒的狀況有改善許多。


而入風溫的穩定度就又是另一個問題了,因為熱風加熱的路徑較短,因此量測的溫度點相對也會有一些浮動與變化,但至少浮動的範圍不會過大。


目前繼續觀察與測試。



10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直火與半熱風

直火好還是半熱風好,大概都是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 直火的香氣被認為超過半熱風,但是銀皮燃燒問題與穩定性一直是被詬病的部份。而半熱風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真的是如此嗎?也有人認為半熱風也能做出直火烘焙的風味,反過來說,直火也能做出半熱風的特色?...

利用機器挑選生豆

當挑選生豆變成精品咖啡豆烘焙前的必需流程時,大概得先討論一下幾個重點: 1. 瑕疵標準 2. 精品標準 先不論花大錢買莊園咖啡生豆的目的是為了更明顯獨特的風味與高標準的低瑕疵率確還得自己再手挑一次的窘境;應該是先討論瑕疵的基準。關於瑕疵的基準,SCAA...

Comments


© 2022 by 珈琲狂時代 Fustaer Coffee Roaster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