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SOLIDER TSAI

烘豆機的反思

8月 09, 2015


近來於紅外線直火烘豆機上取得許多進展,也發現了一些所謂的問題。 烘豆機的功能與細節,需要做到什麼程度?




首先是外觀,因為外觀是消費者決定購買的一大主因!

一臺造型優美的烘豆機,除了自己看得爽之外,也可以做為店面裝潢的一環。

那外觀的設計?


如果乾脆一點,跟朋友說的一樣:

「還是那句老話,外觀重新設計一下吧,你認真要賣的話;那怕是抄襲模仿,也用別人設計好的外觀,然後把自己的東西想辦法塞進去,簡單的說,就是大陸的山寨精神。像是山寨Benz,山寨iPhone,不算是好主意,但我覺得很實際。

只要價格上有所區別,使用者就會考慮,會迷信品牌的人,你做得再好,再符合烘豆師的要求,也不會買你的機器。

這個世道,別想靠真材實料跟內涵來吸引顧客主動上門。第一印象還是很重要的!

你跟別人說你的機器能夠烘出跟p牌或d牌同樣水準的東西,裡頭所需要的技術呢?

真正有咖啡烘焙技術的人,又有心想投資機器的,會被你的東西吸引嗎?

老實說做到這種程度,你想騙吃騙喝也做不到。

加油吧,我覺得你已經走火入魔的夠深了。」


我想就不會有下面的問題了!


如果先考慮功能與效能,很明顯的會被外觀限制住,因為太過執著要把機體縮小,使得外觀的部份著墨不多,所謂的成果即使效能很強大,外觀仍然是一大敗筆,想要靠機體效能取勝,除非對於烘焙有一定了解,而且能試機烘焙,我想這才會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這並不會提高價格。


以個人這段時間的投入與心得,對於設計有些感觸。

由於沒有設計的上限,很容易走火入魔,在很多的細節中徘徊,造成時間與成本的大幅浪費。

最早是先決定容量與效能,後面的功能才慢慢加上去,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沒有限制的結果就是一直硬塞,溫度計、馬達控制器、瓦斯閥、電子點火器、蜂鳴器、保險絲、抽風扇等等,後來還另加冷卻系統。

由於主體的限制,使得原本不會有的問題,卻在加上冷卻系統後全部爆發出來。

最大的原因是時間成本的拉長,金錢的損耗就先不談。

一個小細節的修改,畫圖、拆圖、雷射切割、成形、銲接、測試,最快也要3~5天,這還是諸多廠商願意配合的過程,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拖延一下,基本就是一個星期。這樣下來,樣品的開發時間拉長幾個月都是正常。


有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模組化。

以日本的方式來製作的話,主機很便宜,如果要增加功能。

增加的模組幾乎等於在加購一臺主機的價格。

這樣的好處是,因為主機功能單純,不會一直拆拆裝裝的,當然損壞的問題發生也會降低。消費者如果要再購買模組,也會考慮直接再買一臺。

而台灣的機器基本上就是萬能機,啥都可以做,範圍很廣,功能一大堆。

當然,問題也會一大堆。

因為台灣人貪小便宜的心態,機器的功能越多越好,但是一個功能與一個功能之間的平衡問題並不是很簡單就能解決的。

很多的小問題都是多功能之間的配合與平衡不佳才發生的。

最重要的重點是,有需要這麼多的功能嗎?


最早的設計是冷卻盤分離,如果需要另外加裝冷卻盤,就是另外加錢。

但是後來被要求要加上冷卻盤,因為比較有整體感。

加上冷卻盤之後卻又被要求要加大風量,加大風量後又要求要是圓形的,改成圓形的又要求要有攪拌功能,有攪拌功能後又要求要使銀皮不要亂飛.......


以上這些過程,在冷卻盤分離時都不會出現。

很明顯的思考的方向一開始就出了問題。

而這些細節很重要嗎?

我相信很重要,而重要的前提是有沒有必要!

因為這個功能的目標是冷卻,冷卻的效率越快越好。

那為了美觀要加在機體上,卻被限制尺寸而降低冷卻的效果,那就要取捨了。

美觀與效能!


當然最好的方式是推倒全部重新設計!

這就要看各人的想法了!


很感謝朋友的提醒,由第三者的角度來看,走火入魔的狀況的確很嚴重。



本文章同時刊載自:



5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